粉状碳纳米管

粉状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一维纳米材料,其微观结构呈现为中空管状,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片卷曲形成。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超高的强度、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,以及巨大的比表面积,使其成为现代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。
核心特性
1、力学性能:碳纳米管的管壁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,形成六边形蜂窝状结构,赋予其极高的抗拉强度和柔韧性。其强度远超传统金属材料,同时质量极轻,在复合材料中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。
2、电学与热学性能: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,其电子迁移率远超金属铜,导热能力则达到金刚石的数倍。通过结构调控,可实现金属型与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制备,满足不同电子器件的需求。
3、化学稳定性与表面活性:碳纳米管表面可通过化学修饰引入官能团,增强其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。表面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生物医药、催化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。
制备工艺
粉状碳纳米管主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(CVD)或激光烧蚀法制备。CVD法通过高温分解含碳气体,在催化剂作用下使碳原子定向生长为管状结构;激光烧蚀法则利用高能激光轰击石墨靶材,使碳原子在惰性气体中自组装成管状。制备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、气体流量及催化剂类型,以确保产品的纯度与结构均匀性。
应用领域
1、能源存储与转换: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添加剂,碳纳米管可提升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与倍率性能,延长电池循环寿命。在超级电容器中,其高比表面积与导电性可显著提高器件的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。
2、复合材料增强:碳纳米管与高分子材料、金属或陶瓷复合后,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、耐磨性与抗冲击性能。在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等领域,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轻量化、高强度的结构件。
3、电子器件与显示技术: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可替代传统氧化铟锡(ITO),用于柔性触控屏、场发射显示器等器件。其优异的柔韧性与导电性,使电子设备在弯折状态下仍能保持性能稳定。
4、生物医药:表面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可作为药物载体,实现靶向给药;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导电性,还可用于神经电极涂层,提升信号采集灵敏度。
使用与储存注意事项
1、操作环境:碳纳米管粉末粒径极小,易扬尘,需在通风橱中操作,避免吸入。
2、混合工艺:与其他材料混合时,建议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或超声分散增强相容性,避免破坏其结构。
3、储存条件:需密封保存于干燥、避光环境中,远离强氧化剂,防止性能衰减。
4、废弃处理:需通过化学方法彻底破坏其管状结构,确保环保合规。
产品型号 | 管径 | 长度 | 纯度 | 比表面积 | 电阻率 |
(nm) | (um) | (≥*%) | (㎡/g) | (mΩ·cm) | |
GT-300 | 10-15 | 3-12 | 97.50% | 240-290 | 90-100 |
GT-400 | 20-30 | 3-12 | 97.50% | 180-230 | 95-105 |
GT-301 | 10-20 | 5-15 | 98.00% | 210-260 | 80-90 |
GT-217 | 15-30 | 10-30 | 93.00% | 150-200 | 60-70 |
GTCO-301 | 10-20 | 5-12 | 99.70% | 210-260 | 80-90 |
GTCO-217 | 15-30 | 10-20 | 99.00% | 150-200 | 80-100 |